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020200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admin 2024-03-09 21:00:35 考研复试 35 ℃ 考研云平台
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020200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电子书】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复试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4年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一、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资料1.《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资料[笔记+课件+复习题+提纲]①《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②《区域经济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说明:按照历年复试重点、复试参考书精心编写,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使该复习题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④《区域经济学》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二、复试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2.本套考研复试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复试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研复试大纲、复试真题(回忆)、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②复试资料中若含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资料若有更新,免费赠送电子版。

三、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3.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参考书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孙久文、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四、本套考研资料适用院系

经济学院

版权声明

编写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封面............................................1

目录............................................3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复试备考信息...................5

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参考书目......................5

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5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6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6

第1章导论......................................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

考研核心笔记.....................................6

第2章区域资源环境..................................1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

考研核心笔记.....................................12

第3章区域经济增长..................................1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

考研核心笔记.....................................15

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2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2

考研核心笔记.....................................22

第5章区域产业布局..................................3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0

考研核心笔记.....................................30

第6章区域贸易....................................3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6

考研核心笔记.....................................36

第7章区域经济合作..................................4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1

考研核心笔记.....................................41

第8章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4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4

考研核心笔记.....................................44

第9章区域城镇体系建设................................4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9

考研核心笔记.....................................49

第10章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5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3

考研核心笔记.....................................53

第11章区域空间结构.................................5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8

考研核心笔记.....................................58

第12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6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3

考研核心笔记.....................................63

第13章区域经济政策.................................7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1

考研核心笔记.....................................71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7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8

考研核心笔记.....................................78

第15章区域经济学发展展望..............................8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3

考研核心笔记.....................................83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辅导课件.................87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辅导课件87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20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20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143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143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160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复试备考信息

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孙久文、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

经济学院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导论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区域

考点:区域经济学

考点: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的不同点

考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考点: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考点: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区域

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最小是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地区,南极,太平洋等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下,区域经济这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3.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域开发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

(1)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始终控制着开发过程,一旦开发主体不存在了,该开发活动也就不能够继续,或者只能由另一个主体来执行。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都难以完全主宰发展的过程。

(2)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者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3)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任何区域经济开发活动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进行,各个时期和

不同地区的区域开发共同组成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区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的不同点:

(1)区域规划是人类对特定区域未来时期发展的预测和设想,规划可能最终得到实现,也可能半途而废。区域开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行为,它是由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

(2)主体不同,区域规划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区域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因为政府几乎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所有的区域开发过程,并且以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作为最终目标。企业之所以是区域开发的主体,是因为企业发展的过程客观上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

区域开发的对象是一切可利用的区域资源。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垦殖开采等方法充分利用荒地和自然资源,因此,人们通常理解的开发是自然资源的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利用的资源已经远远超出自然资源的范围,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技术,文化等等资源,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指的资源开发是对各项资源的综合开发。

总之,区域开发是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统一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心笔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十分庞杂,是与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密切相关。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去研究区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很广泛,内容非常丰富,难度很大。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都有各自的运行规律。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科学。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突出其应用性,就需要做到两点:

(1)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而这些问题不仅仅限于狭义区域经济学的内容。

(2)要为解决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需要了解,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也即需要对中国区域经济运行做实证分析。

2.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最近2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都提出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的区域问题,比如,地区差距问题,地区产业结构相同问题,贫困问题,乡镇企业发展问题,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综合性最强的经济科学--区域经济学。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的需要。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不同。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间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核心笔记】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1)自然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地理上的区域和区域之间通常并不是明显接替的,而是存在一个相当范围的过度地带。区域之间的过度

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的,互相衔接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谓区域的界限,实际上都是认为划分的,而且是为了某种区别的目的而划分的。例如:欧洲和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和高加索山虽然是天然的障碍,但是古代生活在这条线两侧的人种上的巨大差别,才是划分的主要理由。再如,蒙古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完全是由于蒙古国的独立所造成的一个划分。

(2)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但在某些地区,例如城市地区,人类的作用可能明显一些,在另一些地区,例如极地(Qutup),高原,海洋等,自然的作用可能更明显。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显然,经济的区域和自然的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完全重合,而经济因素的变化很快,所以经济的区域也处在一种变化的过程当中,使我们很难完全依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区研究经济区域。按照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的观点,区域划分就其概念来说是整体的一种不断进行的分解,一种地理区划就是地表不断的分解为它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把地表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对地表进行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区域系统。

把整体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系统,第一是类型区。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类型区的划分需要明确的表示,这种表示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经济的。第二是系统区。系统区是区域之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系统区的划分是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并不强求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例如,我们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区,那么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的所有自然和经济特征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但所在位置上的相连,使我们完全必要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

(3)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产生较晚的学科,它是借助地理学的一些方法论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产业结构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

2.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1)古典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第二个来源。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主要解决的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成为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古典区位理论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工业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扩大,商品销售与原料地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经济危机经常爆发,如何合理布局产业已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德国学者杜能(Thunen),韦伯(Weber)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①农业区位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英法等国家已经成功的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奴制国家,农业占主要地位,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业化过渡。这种突然的转变使许多农场主感到茫然,他们迫切的需要理论界回答两个问题:

a.德国农业最好应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大道什么水平最好?

b.在由自给性农业转向专业化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应怎样布局才能获取最大利润?

对这种情况,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

②工业区位论。

19世纪以来,德国工业的大发展,要求人们将工厂布局在生产成本最低点。德国学者韦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区位论,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和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他提出,一个工厂有几个原料的情况下注重考虑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比的因素。他还把将原料划分为广泛分布的原料和地方原料,又把地方原料划分为地方纯原料和地方失重原料。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

③运输区位论。

区位论的研究十分重视运输因素。美国学者胡佛考察了运输成本问题。

他提出运输成本有两个部分构成:一,线路运营费用;二,站场费用。

胡佛根据运输成本的经济特点,指出:

a.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且在原料与市场之间由直达运输线,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或重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他认为这是大城市工业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b.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运输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现代区位论。

代区位论主要以下几个内容:

①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代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

②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a.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b.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c.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中心地等级越高,提高的商品与服务的种类越全。

d.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递减的距离越短。

e.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③区位经济学。区位论的研究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市场等很多方面。区位经济学家廖什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论,经济区位论和市场区位论等。廖什认为,工业布局的原则不是杜能提出的寻求最大收益或韦伯提出的寻求成本最低,而是寻求最大利润,也就是总收益和总成本只差最大。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他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他把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引入到一般化的经济学当中,探讨在平衡状态下空间经济的一般形态,并进而探讨空间经济的相互依存问题。

埃德加.胡佛确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3)产品与服务度完全流动性。

【核心笔记】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1.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三个部分: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论。

区域发展理论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问题。区域关系理论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贸易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若干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政策理论以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方法。

所以,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应当有三个彼此相连的部分组成,它们是: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包括区域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传播等。第三部分,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投资环境,区域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等。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1.人力资源的特点

【答案】(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特点。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因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我强化(2)选择职业(3)积极劳动。

(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的形式,开发、使用都具有时间方面的限制。由此,就需要考虑动态条件下人力资源形成、开发、分配、使用的相对平衡性。

(4)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这使得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力随着时间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增强。智力资源的持续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

(5)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这种可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人口总体内个别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耗费一劳动力生产一劳动力再次耗费一劳动力再次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

(6)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人力资源、人口、劳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说,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又都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它的所有权,主要应当归社会,而不是归于某一个社会经济单位。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答案】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它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地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水利业、公路及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警察等。

3.地区形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答案】(1)地域性(2)继承性(3)动态性

4.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1)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

(2)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

(3)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价格,二是维修和保养状况。

(4)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

5.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答案】(1)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

(2)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的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则包括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等。

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

【答案】(1)总目标

①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目标

②以社会公平为主的目标

(2)具体目标

①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人均量,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人均值的增长速度。

②工农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的总量、人均量,工农业总产量、人均量的

增长速度。

③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总量、人均量,财政收入总量、人均量的增长速度。

④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

⑤人口。人口总量和人口增长速度。

(3)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

①分阶段目标

②分区域目标

③分产业目标

7.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答案】(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值在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间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为此,应该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第二,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第三,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8.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的升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第一,以全新的、更高技术层次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一般而言,新主导产业是根据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的。

第二,在同一产业内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或通过制度创新

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使原有主导产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同一产业内的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也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个地区

(1)与主导产业直接产生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联系的产业。

(2)基础设施产业。

(3)为地方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

9.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

【答案】第一,扭曲的低工资政策。

第二,低利率与低汇率政策,降低重工业投入的资金成本。

第三,基础产业产品低价格,制造业产品高价格政策。

第四,农产品低价格和各种服务低价格。

第五,高度集中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物资分配制度。

10.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答案】(1)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自然环境

a.对农业布局的影响。b.对工业布局的影响。c.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

②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人口和劳动力②资金③市场④运输

(3)科技因素对产生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投资软环境。②智力资源。

11.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

【答案】(1)成本最低

(2)市场份额最大

(3)聚集效益

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案】(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

(3)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

(5)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13.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案】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三种,即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资源的空间配置最优,区域间收入、福利、增长等方面的差别缩小。

14.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答案】(1)目标驱动机制。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

(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强调的都是如何实现布局

利润的最大化,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

(3)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4)市场调控机制。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

15.区域经济政策的适用地区

【答案】(1)重点发展区域

①中心城市地区②经济技术开发区

(2)“问题”区域

①落后地区②萧条地区③膨胀地区

16.何从众多的地区产业部门当中,选择出具有上述特点的产业部门呢?

【答案】第一,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

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

17.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答案】(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

(2)深加工化过程,即在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

(3)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

18.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答案】(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

(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

(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

(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答案】(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

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

①下游产业进口替代。由下游产业开始的进口替代,也就是说,从面向市场的消费品入手,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②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主要指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如钢铁、化工、机械等

(3)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主要含义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4)工业赶超战略

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个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想在短期内赶上先进国家,就必须大规模发展工业,以工业的快速增长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增长,实现国家社会的跃进。

(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这包括:增加生产,扩大生产性就业,增加对农业部门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资源的开发,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建立相应的制度,消灭贫困,使整个国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考研云平台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考研云平台